重磅!美欧贸易协议要成了?李在明支持率竟飙升!
发布日期:2025-07-22 12:12 点击次数:102
特朗普关税大棒又挥起来,7月7日刚敲定的新一轮对外加征关税名单,直接点名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,甚至连本就对美出口规模微乎其微的柬埔寨和老挝都没逃过。
日本被砍25%,比4月又高了1个点,韩国虽然维持不变但态度冷硬,马来西亚涨到25%后谈判也无果。
最惨还是柬埔寨、老挝——对美出口少得可怜,2024年柬对美出口才78亿美元,不到韩国1/50,结果关税直接砍到36%、40%,削得体无完肤。
这种“猛捏软柿子,象征性敲打硬茬”的操作,特朗普玩得炉火纯青。
美国商务部给出的数据很扎眼:美自日、韩进口额分别高达1430亿、1120亿美元,大头都是汽车、半导体这些卡脖子核心产品。
日韩有多少底气?
韩国一咬牙:芯片材料你想要?
不给!
韩国全球市占70%,谁慌谁知道。
特朗普的操作本质其实就是一场选举前的民粹表演。
政治家绝不会只想着经济合理性,更看重选票和形象。
对日韩这种能反手制裁美国的盟友,特朗普只是象征性地“拍桌子”,真要掀桌子,他自己先怕了。
日韩一旦反击,美国汽车、芯片市场马上风声鹤唳。
丰田、现代要是被迫涨价,福特、通用立马压力山大。
韩国手里掐着半导体材料阀门——别忘了,全球芯片短缺阴影犹在,谁敢赌?
反倒是东南亚小国,一遇到美方关税大棒只能低头,市场依赖太强,毫无还手之力。
特朗普就是靠这种精准打击,把美国“强硬”人设摆在选民面前,为2025大选预热。
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:盟友才是最大的筹码,真打起来,自己才是受伤的那一个。
再看美欧,贸易协议谈判成了定时炸弹。
7月9日,欧盟必须和美方达成协议,不然超九成对美出口关税直接飙到50%,汽车、化工、农产品首当其冲。
最麻烦是内部裂痕早就露底:德国总理默茨急吼吼召集法意两国,哀求欧盟主席保汽车,德国汽车在美国厂区养活十万人,光2024年对美出口320亿欧元,谁敢让工厂关门?
法国死咬农产品红线,牛肉是命根子,农业GDP的12%都在这儿,马克龙要是不坚决,极右翼马上抬头骂他“出卖农民利益”。
欧盟的处境,说残酷不为过。
明明是“经济巨人”,却在关键时刻只能丢卒保车。
农业利益只能让步,不然整个汽车产业都完蛋。
实质等于美国用关税逼着欧盟站队,明着说是贸易,骨子里是要你在中美欧三角里选边。
美方明显不在乎你的感受,协议一旦达成,欧盟的战略自主性就成空谈。
更可笑的是,这种妥协会使内部矛盾更深,极右翼趁机炒作民族主义,2025年欧洲议会选举很可能更乱。
欧盟短期保了汽车,长期埋下分裂的种子。
简直就是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。
韩国政坛最近也不消停。
李在明上任才一个月,支持率窜到62.1%。
他推楼市新政,大搞保障房,2025年还要再加50万套,直通投机势力的命门。
面对SK信息泄露,雷厉风行72小时内处罚,推动法律修订。
经济政策一转,暂停文在寅时期的“进步派福利”,改为企业减税、吸引外资。
年长选民乐开花,50岁以上支持率68%。
共同民主党站稳阵脚,支持率53.8%,把对手国民力量党甩在身后。
韩国这种“左翼转中间保守”,本质就是去意识形态化,问题导向第一,管你保守还是进步。
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条路难走。
保障性住房项目看似雷厉风行,背后财阀盘踞,韩国前五大房企手握70%土地,真落实起来,没有妥协怎么进步?
对美政策也是刀尖行走。
芯片出口管制,韩国只能被动配合美国,但年轻人早已不满,20-30岁支持率只有45%,温差巨大。
李在明现在高开,未来能不能不低走?
文在寅当年支持率75%,卸任时跌到33%,前车之鉴历历在目。
没真本事,铁打的支持率也会散。
美国对乌军援近期又出幺蛾子,白宫口头说是“五角大楼例行审查”,但真相呢?
波兰总统说得直白:美国已停交M1坦克。
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说得更明白:防空系统订单搁置。
特朗普嘴上喊着要“运送更多武器”,但型号、时间含糊其辞。
2025年美国对乌军援预算610亿美元,到6月只拨了280亿,后头还在等等欧盟表态。
欧盟承诺2025年援乌500亿欧元,现在到账才180亿,都是空头支票。
美国这套说辞,做戏给谁看?
对以色列、沙特的军援啥时因“审查”暂停过?
现实里,特朗普想让欧盟多出钱,自己省点银子,同时试探下俄方底线,说不定还为“俄乌和谈”探探水温。
乌军现在的处境别提多难了,炮弹库存只够一天用3000发,不到俄军零头,防空系统断供,俄空袭要是加码,乌克兰基础设施分分钟瘫痪。
美国人嘴上讲义气,背地里算盘打得精,真能指望他们?
再说乌军无人机袭击俄炼油厂。
7月7日克拉斯诺达尔炼油厂被打,年产能660万吨,俄南部重要命脉,供应黑海舰队、欧洲黑市。
这不是第一次,2025年以来,乌无人机已经搞了12次,俄燃油出口量断崖式下滑,半年跌了200万吨。
乌方算盘打得很细:断俄军燃油补给,掐俄经济命脉,逼迫对方就范。
可人家俄方也不是吃素的,立马调备用炼油体系,还从伊朗、委内瑞拉进口石油。
短期搅乱局面,长期未必见效,反而容易引来俄方更狠的报复。
乌方70%发电靠火电,燃油储备只有3个月,谁先熬不住,不好说。
俄罗斯内部,最近一波反腐风暴闹得满城风雨。
交通部长斯塔罗沃伊特因腐败被查后自杀,涉及34亿卢布。
国民卫队副司令也因贪腐被捕,金额更夸张。
FSB反腐抓人抓到手软,17名高官、2名将军、5名州长都落马。
这表面是反腐,背后其实更像权力洗牌。
斯塔罗沃伊特是伊万诺夫亲信,斯特里古诺夫属于绍伊古派。
普京趁机清除旧臣,为提拔新将铺路。
也有转移国内不满、转嫁战争压力的味道。
问题是,官僚体系大换血,效率直接塌方:交通部门3个副部长换人,西部公路修复进度慢了40%,影响军事运输。
如果俄乌战场再拖下去,内部这一滩烂泥,指不定哪天会闹出新乱子。
美国司法部也没闲着,7月7日甩出爱泼斯坦案结论:“无客户名单,纯属自杀”。
特朗普选举时大言不惭说要公开名单,白宫现在倒装起“无知者的遮羞布”,说“尊重司法结论”。
民主党称阴谋论破产,共和党人却不买账,质疑FBI篡改调查。
真相?
谁信谁傻。
爱泼斯坦当年跟克林顿、英王室关系千丝万缕,私人日记里明明写着“X先生的交易”,结果司法部一句“日记内容无法证实”就想糊弄过去。
美国司法体系,针对普通人案件追着咬,碰上权贵就装聋作哑,这种“选择性正义”,谁还信他们的清白?
只会让阴谋论越传越广。
再看美国钢铝关税。
6月4日,特朗普将关税从25%抬升到50%,加上洗碗机、洗衣机制成品,还大言不惭说“保护本土产业”。
钢铁协会高兴了,说利润涨30%,但制造业企业苦不堪言:成本涨18%,半年内关了3家洗衣机厂,1.2万人丢了饭碗。
家电零售价飙涨12%,消费者怨声载道。
美国钢铁根本没法自给自足,产能只能满足七成,进口三成靠加拿大、墨西哥。
结果一加关税,进口价疯涨,福特、通用这些车企都上书抗议。
这种“保护主义短视”,表面风光,实则搬石头砸自己脚。
铁锈带选票真的有那么金贵吗?
巴西总统卢拉最近也罕见放狠话,说特朗普对金砖国家威胁关税“极其不负责任”,还放话要联合印度、南非反制。
金砖国家对美出口1.2万亿美元,巴西大豆、印度医药、南非矿产都是美国命门。
印度直接对美苹果、杏仁加征20%关税,南非也盘算限制铂出口,铂可是美国汽车产业的关键原料。
问题在于,金砖内部利益不一,尤其中国对美出口占大头,谁带头冲锋难说。
但这种精准反制已经让美国头疼,特朗普越施压,金砖本币结算进程反而加快。
2025年金砖内部本币结算占比达35%,一年涨10%,不归路了属于是。
乌克兰和俄罗斯战线也没消停,一天188次交火,战线愣是没变。
乌称俄军伤亡1070人,俄说摧毁了乌方弹药库、装甲车。
卫星照片显示,双方在顿涅茨克打成堑壕战,日均推进不到50米。
乌军装备短缺,火力密度降40%,俄军人手也不够,征兵目标缺口三成。
谁都拖不起。
特朗普军援假暂停,乌军根本没指望,夏季反攻可能直接流产。
俄军要是冬季前没起色,国内经济和民众情绪也要爆雷。
谈判桌的影子越来越近,特朗普嘴里还有“以乌东换和平”的交易思维。
说穿了,乌克兰的利益,根本不是美欧的首要考虑。
这些事件拼在一起,一幅美欧自顾不暇、亚太小国被碾压、金砖国家抱团自救、俄乌消耗泥潭的国际图卷就晾在眼前。
美国嘴里的“全球秩序”,掩饰不了本质上的自私与投机。
欧盟的妥协,韩国的徘徊,甚至俄罗斯的内耗和美司法的遮羞,都只是在旧有规则下苟延残喘。
中国不是旁观者。
我们深知,只有提升自我韧性与战略主动权,才能不被西方这套逻辑牵着鼻子走。
所谓自由市场、公正规则、正义普世?
那是他们嘴里的宣传词。
真正的方向,只有靠自己走出来,哪怕路上全是荆棘。
你信吗?
我是不打算再信他们哪句“正义”了。
中国的窗口早已打开。
只要我们自己把控住关键产业链,把外部博弈当成磨刀石,世界一定会看到东方自信的力量。
等着吧,还有好戏不断。
相关资讯